孟艳华,呼市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呼和浩特市语文优秀教学能手,呼和浩特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国家级课题“少教多学”项目组成员。九八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人直率、真诚,肯钻研,工作勤恳、踏实。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2010年度全国先进实验教师。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我理解的和谐班集体是这样的: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要有积极向上的理想;在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在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在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在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这样的班集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班集体。
在物理学中,物质运动必然受到电、磁等力场的作用和制约。一旦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织在一起形成群体,就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最终影响群体的行为。这与物理学中的"力场"十分相似。其实班集体也就是一个场,群体与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群体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新班级组建中,老师就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愉快的群体氛围,使每位同学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一个自治的集体首先需要一个每位同学都认可的班级发展目标。
我国著名艺术家闫肃在谈到他培养学生的做法时,特别强调心灵的沟通,我很受启发。因此在组建新班级的时候,我用了这么八个字作为班标:天分、勤奋、缘分、本分,一是我对学生的认可,他们英姿外现,很有天分;二是我对他们的期望,学习没有一帆风顺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必须用勤奋实现自己的目标;三是班级的人文关怀,我们师生是联结在一起的,人齐心聚,水涨船高,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四是习惯的培养,认真做事,对自己负责,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我把我的想法和学生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在共同的目标下,我们一起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二、一个自治的集体还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因此,我十分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1)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我的标准是踏实、正直、热情和能够以身作则。
三、在好的班级氛围下,为学生描绘共同愿景,激励全体同学,形成强大的班级舆论。
良好习惯的养成,个性特长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品质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都离不开活动的熏陶。我们特别要注意活动对形成"有积极向上的追求意识、健康和谐的竞争意识与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的学习化班集体的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开展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四、挖掘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理想、竞争、公正、和谐的目标
1、情感教育挖掘潜能。这里所说的情感教育,就是尊重信任每一位同学:尊重班干部的劳动,相信他们的能力;尊重每位同学对班级工作的意见,相信他们的真诚与公正;尊重犯错误同学的人格,相信他们会改过自新。老师合理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同时,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每位同学都感到,他们原本就是天才,老师是很关心他们的,只要付出,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理想。
3、落实规矩靠民主
班干部不一定是学习上最拔尖的,但一定要有踏实、努力的学习态度;
班干部不一定是工作能力最强的,但一定要正直、热情,有为班集体服务的愿望;
班干部不一定是各方面最优秀的,但一定要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处处能够以身作则。
在这方面,班主任老师一定要下一番功夫,要使自己成为伯乐,善于观察,反复比较,发现人才,推荐人才。
(2)在班干部的使用上,我的观点是放手加指导。
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人,他们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已经具备比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我们应当充分信任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培养班干部的能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比如组织班会、运动会、制定值日细则、宣传栏的布置等。
班干部虽然是学生中的骨干,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很多方面并不成熟,班主任必须对他们进行精心的培养和悉心指导,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建立班干部例会制度:每个月召开班干部会,由干部总结前面的工作情况,通报下阶段的工作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导方法;其次是明确班干部的工作内容:每个班干部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以便使班级工作事事有人管,并且责任分明;再次是活动前的讨论、交流和指导:在开展工作前,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说说,老师给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外出参观、运动会等,一定要把班干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怎么搞。有了方案后再讨论是否可行,哪些细节需要改进,拍板以后要注意周密布置,仔细分工,让班干部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当然在工作中老师应经常询问进展的情况,让班干部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了。
2、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我信奉“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这句名言。因此,我在班级建设中,非常重视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第一,要求细致,使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有章可循。
我在开学之初,就把班级的一日常规制定出来。从学生早晨到校,一直到放学静校,贯穿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其中包括早读、作业收交、课前预备、课堂纪律、眼保健操、课间操、值日打扫、文明礼仪规范等。每一项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遵守哪些规范要求,使学生明白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二,各项要求都有专人负责,并且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
提了要求不落实,等于没提;检查、记录、评比后没有结果就等于没查,没记、没评;有了结果后,奖惩不清,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我班每项常规都有专人负责检查,每周一次评比,奖优惩劣。到了期末,由于学习紧张,我把周评定改为专人汇报制,为了减少汇报者的心理压力,更为了保证汇报内容的真实和全面,我会选择三到四人为一组管理班级。
第三,以表扬、鼓励为主,但要兼有惩罚措施。
在常规管理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借以调动同学们积极上进的热情,对一贯表现突出的,特别是进步较大的同学都要给予大力表扬,树立榜样,起带头作用。但同时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也要及时进行教育。
第四,允许犯错误,但思想上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对于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不应过分急躁。但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集体造成的伤害,并愿意改正错误。当然,这些同学改正错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中间还是要以提醒、督促、帮助、鼓励为主。同时可以发动小组长,班干部,周围同学,任课教师和家长一起,共同帮助他们形成教育合力。以下是学生设计的班级自管体系,非常细致,我很认可。
我认为,班级建设需要班主任做这个集体的领路人,他应该站在队首,而不是做一个催促者站在队尾。作为一名班主任,自身对班级发展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常用憧憬的语言为学生规划班级发展,让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优秀班级中。当这种共同愿景所产生的荣誉感扩大到每个同学心中时,就会形成巨大的凝聚和激励力量。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学生十分卖力,各个奖项无一缺漏。会后我问学生,他们说:“为了咱班的荣誉,我们拼了。”这句话一直感动着我。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荣誉感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愿景。有了这种良好的班级舆论,同学们就会自发地监督、提醒、帮助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开展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增进合作与交流。
1、要重视活动的设计,预设活动的效果。要开展一项班级活动,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方案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出,也可以由老师提出,通常针对班级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而定。例如:在班级学风不好时开展怎样实现理想的活动、在有学校中心活动竞赛时开展为班争光的活动等。
2、要重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的细节。如果没有细致的活动细节,那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会遇到重重困难。另外,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去完成,教师仅仅起到正确引导作用。
3、要分析活动的教育成效。"没有目的的活动不开展,不利于班集体成长的活动不开展",这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一个原则,活动开展结束后,要在一段时间内分析活动的教育成效,适时再现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镜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2、关注短板,重视首次。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在自己工作的实践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对个别同学认识不够,教育不得当,整个班级的工作也会受到牵连。每班都有调皮学生,正确处理好这些学生可以说是班级工作中的关键。对他们来说,平时可以组织学习帮教小组或行为监督小组,落实到人,落实到时间段,使他们顺利达到一个一个短期目标,参与到班级的竞争中来。
班级建设中常常需要落实一些规矩和要求,这些纪律又常常和学生愿望有着冲突。是生硬的下达命令,然后使得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无奈遵守甚至阴奉阳违,还是让学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执行呢?我想每一个班主任的初衷绝对是后者,但是在执行中常常演变成前者,我想原因在于落实纪律要求的过程没有履行民主程序。
在对学生提出一些规矩和要求时,我会首先明确目的意义,提出具体措施,然后给学生留下半天到一天的思考时间,考虑对于这个要求自己是否认识到它的价值并能遵守。如果有不同看法或是执行起来有困难,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向我反映。开始学生不习惯这种方法,以为老师只是说说算了,并没有放在心上,照常出现要求做不到的现象。于是,我在班里重申自己关于落实纪律的民主想法,提出“不反映就是同意,同意就要兑现,违规就要惩罚”的处理措施。
4、融洽关系靠沟通
家长会是教师了解学生校外生活和反映学生校内情况的重要媒介,因此召开家长会也成为学生最害怕的事情,有时还会成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诱因。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会的功能和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融洽师生和亲子关系,我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向学生明确:家长会是沟通会,不是告状会。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渴望听到表扬,而表扬又会对一个人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我们何必吝啬呢?在家长会上,我常常分析全班的不足,表扬个人的进步,既起到了让家长了解问题的目的,又达到了激发学生动力的效果。
其次,向家长提出: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后勤部长,更是他们的心理医生。一个好的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体谅孩子的难处,解决孩子的困难。贾燕的妈妈是个急脾气,母女常常发生争执。压抑的家庭生活和繁重的学习负担导致贾燕在高一下半学期出现了甲亢。她妈妈很着急,向我求助。我说:“请您耐下性子,听听女儿的想法,站在她的立场上想一想如何帮他解决困难。好学生不是逼出来的,是细心培养出来的。”她妈妈回去后和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到不少孩子的想法,甚至包括病痛。她妈妈在我面前哭了,说自己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了解孩子过。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经常和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同学的关心。作为学生自己,在新的环境下,他们也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样就可以使许多可能发生的问题都消灭在萌芽之中,学生的成绩也会逐步提高。
我在思考中带班,一个和谐班集体的建立,光靠教师一个人是无法建成的,要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一起建筑、共同来完成,对学生而言要有理想、竞争;对教师而言要公正、合理、有爱心,那么每一个班集体都可以成为和谐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