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高考系列分享】呼市一中赵秀梅老师关于2017全国II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反思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209

2017 - 09 - 20

赵秀梅,化学学科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并研究高考。


2017全国II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反思

 随着2017年的高考结束,我教师生涯的第一个三年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轮也圆满的落下帷幕。很庆幸能够陪伴我的第一批学生平稳的走过三年的时间,三年间会为了学生的成绩而感到焦虑,也会因为学生的肯定而信心倍增,三年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和娴熟的教学技能。那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在反思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下就是我对今年全国II卷高考化学试题的简单分析以及结合试题分析所做的反思。

一、全国II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1. 试卷整体结构分析

从试卷结构来看,化学卷依然是7+4形式,即7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包括选做题),总分100分。涉及知识覆盖了人教版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的内容(其中,选修4为必考内容;选修3、选修5为二选一)。整体回归基础,选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2. 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依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多,涵盖的知识点多。选择题涉及了化学与生活、化学计量中的NA问题(盐类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目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有机物性质探究实验(不同于前3年有机考查的同分异构)、电解池(不同于前2年电化学考查的原电池)、水溶液中的平衡综合(14年曾经出现过此类知识点,1516年选择题中没有出现,难度较大)、化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与无机物性质探究相结合的实验等知识点。这些试题大部分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试题背景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关注知识的应用。对比近三年的选择题,有机在选择题中的分值占比较大,与此同时,继续增强对实验基础的考查,七道选择题中有两道题与化学实验有关(10题和12题),突出体现了化学这门实验学科的特点,对NA的考查体现了隔年考的现象,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近四年都未出现,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7题属于STES类问题,本次考查了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与生活紧密相关,体现了大纲“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试题难度不大。

8题属于传统热点题型,本题考查NA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盐类的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目等内容,中等难度。对NA的考察,15年出现,16年没有考查,17年又出现了,体现了隔年考的现象,中等难度。

9题为元素推断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查,要求考生对“位--性”有充分的认识,17年试题与1516年相似,难度不大。

10题以实验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常见有机物性质的理解,不同于1516年有机考查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问题,把有机物性质的考查与实验相结合,难度不大。

11题以“电解氧化法”为背景考查电解池的基本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离子在电解过程中的定向移动等,2015年、2016年考查了原电池、2017年考查了电解池,中等难度。

12题属于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方面的问题,二元弱酸的电离,强化了对图像的解读与运用的考查,综合性强,不易得分,难度较大。

13题考查了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平衡、元素化合物性质检验等知识点,属于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本题把化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与无机物性质探究相结合,借助实验手段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基本性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难度较大。

3. 非选择题

与往年的理综(课标全国卷 II) 相同,第II卷必考主观题部分,依然保持3道解答题,而选做题由前两年的 3 道变为今年的 2 道,保留了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5有机化学与基础,删去了选修 2 化学与技术。三道必考主观题的出题模式遵循了往年规律,涉及元素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三大板块。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综合能力,特别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总体而言计算比重略有提升,如盖斯定律的应用,滴定含量的测定。

26题,以流程题形式呈现,考查了试剂的作用、沉淀的成分、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常见,较难)、实验中加热的目的及化学计算,在计算部分涉及到了氧化还原,以此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取材真实,突出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需重点关注硅、铁、铝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理解分析工艺原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27题属于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的内容,与16年相似,以有机物为背景来考查反应原理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反应热计算和盖斯定律应用、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的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等多个反应原理问题,注重考生对图标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28题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文字表述要求比重下降,滴定终点判断,属于常规高频考点,化学用语方程式书写相对容易,化学计算也不复杂,理顺关系式即可解答,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20152016年连续考的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Ksp的计算今年未涉及。

36题,综合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子式、命名、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涉及信息解读、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结构,合成路线中各物质的转化,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推断陌生有机物是解答关键,同分异构体书写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属于难题。

二、 感想与反思体会

三年前,初来乍到的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职业规划,站在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有些彷徨,当时的自己对于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还不是很适应,但当我真正站在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名学生也不是实习生,是一名真正的教师,不论未来怎样,一定要做好眼前身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发现自己学的好并不代表一定能把学生教明白,这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很庆幸在教师生涯最重要的前三年,能够成为一中化学组的一员,备课组每一位前辈都很大方的让我们去听课,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总能耐心的讲解给我们听,所以我通常会说自己是“站在巨人肩上成长”的,在未来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关于学习,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我们终身学习。通过分析今年的全国II卷试题,我发现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以及解题综合能力的培养还不够。而对于学科素养,我自己理解的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多翻阅期刊杂志做进一步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解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出现较多问题的能力通常是阅读能力、读图能力(主要是图表题的横纵坐标的解读)、语言表达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我认为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关于反思,如果说我前三年的职业目标是完成教师最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那么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常省常新,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选择题通常考察的知识点为化学与生活、化学计量中的NA问题、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有机物、电化学、水溶液中的平衡综合、化学实验等,而在今年的高考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也充分体现了化学以实验位基础的学科特点,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应该熟悉实验常用的仪器、操作,会简单的设计实验,并对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仅由学生做题并死记是不够现实的,学生仍然没有感觉,更不用说培养实验思维了,所以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真正的接触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并完成某些实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习题进行巩固成效或许更明显些。

其次是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不仅有计算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学生记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到不仅要呈现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来。我一直认为,知识的呈现是有多种方法的,如何设计好的呈现方法也是讲好一堂课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以最保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所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自己做到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最后是对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的反思,刚开始教学时的我还简单的认为自己只要将备好的课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学生就可以学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很多学生本意是抗拒学习的,后来我才意识到,毕竟他们还是孩子,玩儿才是他们的天性,而成长往往是痛苦的,这种痛苦的事情如果没有外界施压是很难自己完成的,因此我慢慢的开始学习管理课堂,制定自己的课堂要求和课后作业要求,才使得一切慢慢的步入正轨,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我认为关于课堂管理,我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刚开始的教学管理有些被动,还有对学生严厉度不够,明明触犯了已经定好的规则又不舍得真的惩罚,使得规则成为空谈。

三年的教学中,我努力的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使我明白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以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与我们教学论中的个案任务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是更有效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使自己的教学活起来。三年的教学,使我这个初位人师的人充满了感慨,但是对于的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却也通过这次的分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仍能够脚踏实地,但拒绝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