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体育之恋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286

2013 - 07 - 31

体育之恋

——苗时雨传略

张新宇  穆岚  花玲

    苗时雨,字润田,祖籍山西汶水县。1908年8月29日出生于原绥远省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姑子板村一个小皮货商家庭。1965年2月22日病逝。生前曾任内蒙古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内蒙古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是全区和全国著名的运动员、裁判员、体育理论专家。为内蒙古和华北地区的体育运动、体育教育和群众体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英勇拼搏,为中华民族争光

    1923年7月,苗时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归绥第一小学,并考入归绥中学校(今呼市一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开始迷上了体育。无论体育技能,还是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他都非常喜欢。由于从小养成一股不怕吃苦的倔强劲儿,加上刻苦训练,他在归绥中学和归绥市的体育比赛中已初露锋芒。

    1927年,苗时雨作为归绥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一届华北地区大中学生篮球比赛。在和北平育英中学队、天津辅轮队和通县潞河中学队等强队的比赛中,苗时雨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受到同行的好评。第二年,他又参加了由张学良将军倡议举办的沈阳“华北地区大中学生田径会”,并取得了100米短跑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这两次运动会,不仅使他的体育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使他确定了献身体育事业的志向。1929年6月中学毕业后,他与同窗好友赵允迪一齐考入了著名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

    北师大体育系是全国优秀体育人才的摇篮,该校的足球队、篮球队很有声望。苗时雨进入体育系后如鱼得水,受到了良好的培训;他自己也十分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很努力,各项成绩均达到优秀。赵允迪老先生回忆说:“时雨是有名的尖子,老师和同学都很器重他。”大学期间,篮球是他的主攻专业,在滑冰、体操、捧垒球等方面他毫不偏废。当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教练董守义先生指导师大篮球队,作为该队主力的苗时雨深受启迪。他与队友们多次参加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大、辅仁大学、燕京大学五校篮球赛,北师大队每每所向无敌。1931年,北平师大队获北平市篮球赛冠军,使当时驻北平的那些自以为是的英国、美国各球队都纷纷败下阵来。这对北平各界民众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同年,苗时雨随球队赴东北。打败东北大学、蓬云大学球队之后,在大连与不可一世的日本队交战。比赛时,数以万计的东北同胞前来为师大队呐喊助威。苗时雨和队友们被这群情激昂的场面所感动。他与队友们默契配合,奋力拼杀,经过一场恶战,终于战胜了骄横的日本队,狠刹了他们的威风和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从此,北师大篮球队便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极一时的最佳球队。教练们对担任后卫的苗时雨评价是:“判断准确,防卫能力强,技术过关。”称他是“师大五虎”之一。

献身教育,培养后备人才

    1933年,苗时雨大学毕业,被分在天津南开中学执教,同时兼任南开大学体育指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体育技巧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使他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工作成绩很突出,为南开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体育素质和技能的学生。两年后,他又担任北平市立师范学院体育主任。这一时期,他实行了实验性的体育教学法,使学生的健康状况、运动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此苗时雨受到了学校的嘉奖。不久,北京市立体育专科学校聘请苗时雨担任该校训导主任兼体操教授。苗时雨抓住这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欣然赴任。这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金蕴璞和孩子都在北平市内,家距学校并不远,可为了工作方便,有更多的时间帮助指导学生,苗时雨在学校租了房子,长期在那里备课、教学。1936年,他带学生东渡日本,参观了远东运动会。回校后,便进行新的教学尝试,成绩斐然,得到校方多次表彰。国内很多著名的体育工作者都是苗先生培养出来的,如王士林、贾玉瑞、阎维仁、段炳诚、赵守成、高椿、常英、俞吉刚、马纪刚、王强、樊明玉、张炳、崔文忠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1937年,芦沟桥事变,华北很快沦陷。当时,苗时雨正在归绥探亲休假,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可也无能为力。北平沦陷后,他随着流亡队伍到了西安,担任了西北联合大学的体育教师。为接被困在北平的妻儿,他冒险回家。然而一到北平,便被汉奸监视,为生活所迫,他又回到北平体专任教。他觉得,“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教育中国人,这还是好的。”于是,他不但认真传授体育知识,还总结了自己的锻炼实践和教学经验,写出了《近代学校体操》、《棒垒球练习法》两本书(由北平神光出版社出版)。北平许多院校争相购买以做教材。

    1948年5月,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任命雷时雨为中华临时中学校长。时值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之时,社会秩序混乱,教育经费完全断绝,在这种情况下,“临中”不得不与外校合并。苗时雨的校长生涯只维持了三个月便结束了。绥远和平解放后,苗时雨回到母校绥远省立第一中学(今呼和浩特市一中),担任体育教研组组长。在这里,他对一中的体育教学工作及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开展“劳卫制”活动,使该校学生达到锻炼标准的人数为全省之冠。同时他培养出许多优秀运动员,为呼市、内蒙古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2年,绥远师专成立,苗时雨接到让他担任体育科主任的任命时,激动地流下了欢欣的热泪。他本着一定要办好家乡的体育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中学体育师资这样一个真诚的信念,为搞到体育器材而四处奔波,还请来了吴懋功等知名教师给学生上课。吴懋功老先生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苗老师太辛苦了,我们不能拒绝他的邀请。”在解决了教师和体育器材不足的困难后,遇到新的困难就是生源不足。他从1953年全国统考中得知,师专体育科不但生源少且质量差。面对这一严峻局面,他提出直接从市内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学生的建议。经过上级领导批准,他多次到中学宣传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列举了大量由于不重视体育教育而造成人民身体素质差,体育运动水平低的实例,并亲自登门拜访那些不同意有体育特长的子女报考体育科的家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30名体育良好、文化水平也较高的学生踏进了绥远师专体育科的大门,开办了体育科第一班。苗时雨亲自担任班主任并讲授体操、篮球、捧球和滑冰等课。从此,绥远的体育教育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苗时雨每次上课,都穿着洗得发白却又十分整洁的运动服,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无言的身教,深深感染了学生们,使他们初步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教态仪表。上篮球课时,他要求学生做抢篮球的动作必须符合标准。有名学生,身体素质很好,力气也大,就是因动作不协调而常常出差错。苗时雨就专门对他进行多次辅导,直到该生掌握了动作要领。上徒手体操课时,学生要练习两臂侧平举,当时学校没有体育馆,学生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一个个练得两臂酸疼,大汗淋漓,心里不由地埋怨老师太“心狠”、“不体贴人”。当学生们发现自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时,当他们到苗老师家无拘无束地欢度春节时,他们才深深地体会到苗老师是既严厉而又慈祥的恩师。当年的学生,而今已是内蒙师大体育系副教授的郭普义说:“苗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我最早当老师那会儿,总是想到苗老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195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由乌兰浩特迁到呼和浩特并与绥远师专和张家口师专合并。三个学校的体育专业合并后,苗时雨担任内蒙古师范学院体育科主任。为了搞好教学,他亲自外出购买体育器材,经常检查校园内的体育设施,清扫场地,反复告诫学生要爱护体育器材,不久,上级决定为内蒙师院建造一座体育馆,擅长设计的苗时雨勇敢地挑起图纸设计和施工指挥的重担。为了工作便利,他索性吃住在工地上。体育馆落成之时,他却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了。1958年,苗时雨担任体育系主任。

    1960年,内蒙古体工队与内蒙古师院体育系合并,成立了内蒙古体育学院。苗时雨担任副院长。他不但管教学,还管科研、后勤工作。1963年内蒙古体育学院撤消后,他又带领学生回到内蒙古师院。由于长期勤奋工作而积劳成疾的苗时雨不得不拖着久病之躯离开了他热爱并为之奋斗了20年的体育教育事业。

    建国以来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苗时雨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教学人才,他们大多数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例如:宁玉英、王丽仙、郭普义、田润雨、任富、郝培基、蒋湖等等,他们活跃在自治区各地,成为体育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