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归绥中学堂的诞生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230

2013 - 08 - 03

归绥中学堂的诞生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清政府为了巩固、扩大自己的统治,为了培养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人才,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在绥远城(新城)建立一所只招收满族贵族子弟入学的长白书院。到了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又在归绥城(旧城)设立了一所古丰书院,这就是一中的前身。

    书院是一种讲授四书五经、宣传儒学思想、培养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学校。

    古丰书院,可能因为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初成立时,规模很小,人数也很少,书院的山长(负责人,也是主讲人)都是从外地请来的老举人。书院平时没有学生,也不是每天开课。每隔数日开讲一次。据一些老人回忆,当时听讲的也不过十几个学生。关于古丰书院,因时间较远,详细情况已不太了解,地方志上只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简单的记载:

    “古丰书院,在旧城太平召东南,光绪十一年创设,以教谕兼任监院,聘崞县申举人际昌为山长,盂县张举人祖配继之。月……,官课堂课各三次。住院童生额六名,月各给膏火银六钱。……阅二年改为每月官课堂课各二次。官课生员取超等四名,第一给银一两五钱,余各给一两。特等六名,各给七钱。生童上取四名,第一,给银八钱,余各给六钱;中取八名,前四名各给四钱,后四名各给二钱。学堂课生童各取五名:生第一名六钱,余四钱;童第一名六钱,余两钱。”

    十九世纪末,一些近代科学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二十世纪初,1900年八国联军攻人北京。第二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朝统治已危在旦夕。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这只将要沉没的破船,重新拾起戊戌变法的“新政”,粉饰其封建统治,来了一个“废科举,兴学堂”运动。1901年(清光绪廿七年),清政府下令将全国所有书院,设在省城者改为大学堂,设在府县直属州者改为中学堂,设在州县者改为小学堂,并随即颁布了《中学堂章程》。

    1901年古丰书院就“改定月考课程,废止八股文,试贴诗。以经义,史论及时事策论出题课士。”(见《绥远通志稿》)1902年(光绪廿八年),归绥道道员朴寿(清朝政府的中级地方行政机构)遵照清政府命令及《中学堂章程》,决定将古丰书院改为学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03年(光绪廿九年)9月,古丰书院正式改为归绥中学堂,并招生开学。这就是本校的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