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文体活动 异彩纷呈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249

2013 - 08 - 03

文体活动  异彩纷呈

    绥中虽然地处边塞之地,文体条件极其落后,但师生们亦能因陋就简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使艰苦单调的学习生活充满生机。同时也带动影响了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

    国立绥中按当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其中体育运动在体育老师孔繁溥(字博泉)的培育下,田径、球类各项运动,搞得既普及又突出,出现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一班接一班,班班有选手。当时全校有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足球场是利用校址外沙丘环绕的一块草滩。每周各班的体育课和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除在场地有组织地进行外,一般玩球跑跳,各角落随处可见。可以说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运动健儿,都具有强健的体魄。体育设施和用品都很破旧简陋,损坏最快的是篮、排、足球,都是补钉摞补钉,一个球使用好几年。因为缺鞋,平时不少同学都是赤脚上场打球。由于平时劳动是赤脚,打球、赛跑是赤脚,真算得上是铁脚板了。在运动中,碰破皮肤出点血是常有的事。学校虽有校医,但药品非常缺乏,有时连红药水、紫药水也没有。同学们哪个部位皮破出血,便顺手抓起细沙土敷上,血也就止住了。那时没有针织背心,不论球类运动员还是田径运动员,对外比赛还是参加全省运动会时,穿的都是用白粗布缝的背心,胸前缝制着用黑布剪成的“绥中”字样。至于运动鞋也极为罕见,一般都穿家做的布鞋上场参赛。

    学校于每年6月间校庆时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田径、球类各种项目都有。抗战时期省教育厅在陕坝举行过几次全省运动会,绥西各县、各学校、各机关团体、部队等统统参加。所有田径、球类各项冠军,均为绥中所囊括。

    在体育锻炼方面,学校还设有国术课,配备老师教授武术。国术老师是绥远颇有名气的托县人刘恩绶。当时该课程除全校各班学生每周按规定上几次课外,还组织了专门的国术队。各班上课,主要是徒手拳术,如十套弹腿、长拳、小红拳、太极拳等。国术队则由特别爱好武术的同学自由参加,拥有男女队员数十人。每有节日活动,国术队是不可缺少的表演者,也在陕坝和米仓县一些场合或全省运动会上表演过,博得社会各界的喝采。

    时值抗日时期,学校又在抗日前线,施行军事训练,也是备战的需要。学校从第八战区傅长官部请来军事教官,进行军事训练。建校后即规定每周几节军训课。先后充任教官的均系黄埔军校毕业的从事军职的校级和尉级军官。学校迁至梅令庙后,驻校教官增至3人,其中曾有保定军官学校当年傅作义的同期同学高赓宇少将,担任主任教官。军训课主要进行术科训练,如徒手操练,持枪操练、刺杀、野外教练、射击教练等。这不仅对增强学生的军事技能起到良好作用,而且也锻炼增强了体质和组织纪律性。

    在文娱活动上,当时绥中组建了歌咏队、话剧团、晋剧团、二人台等文艺团体。每逢纪念节日如:“三 ? 二九”青年节、“七 ? 七”抗战纪念日、“双十国庆节”、“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校庆”以及新年元旦和春节等,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都少不了文艺演出。文艺组织及活动,由学生自治会的文艺股主持。平时定期排练,届时演出。

    话剧演出由话剧团的同学们自选剧本,自导自演,演出的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野玫瑰》、《日出》、《风雪夜归人》及古装剧《桃花扇》等。话剧团也在社会上演出,受到各界好评。可见绥中在这方面培养锻炼出来的学生,其功底是较为扎实的。

    晋剧团由李吉吾负责,人们戏称其为“班主”即戏班班主。晋剧团曾先后请在陕坝戏班里当过演员的指导排练。戏曲的全套打击、丝弦、吹奏乐器,都是学生自己操伴。生、旦、净、末、丑也都是学生自己扮演。戏装道具向陕坝戏班租借。晋剧团演出的有《打金枝》、《空城计》、《捉放曹》、《走雪山》等文武剧目。

    二人台剧团演过的剧目有:《走西口》、《打连城》、《打金钱》、《挂红灯》等。

    绥中的文艺演出,不仅活跃了全校师生的文化生活,而且也为周围老百姓提供了观赏和娱乐的机会。每逢节日演出,学校周围邻近农村的人们都纷纷前来观看,男女老少坐车的、骑马的,像赶庙会似的。米仓县长曾亲自来到学校请晋剧团到县府所在地三道桥演出。演了几场,轰动了整个县城。

    参加这些演出活动的同学得到了社会上很好的评价,说他(她)们的演艺不次于专业演员。这些都表明绥中文艺演出在这一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体活动外,其他文化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如论文竞赛,讲演竞赛,数学解题竞赛、辩论会,猜灯迷等。此外各班都办壁报,爱好文学的同学自行组合小组也单独出壁报。有的班半月一期,有的一月一期。校舍墙壁上贴满了文稿、诗歌、散文各具特色。所有这些,均显示出绥中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总之,抗日时期成立的绥中以爱国育人为宗旨培养流亡学子。学风严谨,纪律严明,文化体育生活又很活跃,实践着德智体美群教育方针的要求。大家受着抗日爱国、救亡图存的教育,同时经历着抗日前线战火的熏陶。在战时艰苦的条件下,绥中培养了一代有文化的爱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