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社会主义的历程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一中(1950年——1956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亿万群众载歌载舞。从此,中国人民结束了近百年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奴役的历史,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走上了社会主义光明灿烂的大道。
绥远省的“九?一九”起义,使绥远省广大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走到五星红旗的下面,沐浴着革命的阳光。
1949年月10月1日,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这就为改造替“四大家族”培养奴才的学校、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学校,提出了崭新的内容和建设目标以及教育学生的规范。
1949年冬天,归绥市军管会派出了以周彻同志为首的工作组来到归绥中学,接收、管理和革新归绥中学。军管会一行10余人,灰布棉制服、布鞋布帽,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寒假,归绥市成立了各种学习会,原归绥中学的校长、教务主任都送到麻花板的军政大学学习,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设在国立绥中的学习会。
1950年的春天,是一个明媚而春意盎然的春天。归绥中学的师生,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弄清了党对教育和学校的政策,抖落了身上的“灰尘”,散开了心头的压抑,归绥中学的改组和革新开始了。
为着方便管理,3月1日,市军管会把原国立绥中、正风中学、新绥中学合并到归绥中学来,仍叫“归绥中学”,原归绥中学称归绥中学本部,全是高中班;原国立绥中称归绥中学一部,原正风中学称归绥中学二部,都是初中班。合并了兄弟学校后的归绥中学有高中5个班、初中24个班、学生1400余人,教职员工100余人。各部集合开会时,“浩浩荡荡的大军”不但是归绥中学,也是绥远省的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然而混乱不安也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冀丕扬校长率领全体干部深入基层,登门拜访做老师的工作,邀请离校的教职工回校工作;深入学生,做宣传教育工作安定学生的情绪。组织“政治学习月”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政治学习,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使学校逐渐走向正规。
1951年4月16日为纪念四校合并一周年举行了校庆活动,举办了体育运动会、成绩展览会、校友座谈会以及晚会。
新中国成立后,归绥中学第一任校长是冀丕杨同志,副校长是葛自立、安吉人。教导主任正的由安吉人兼、副的为吴天保同志。解放后由于百业俱兴、发展迅速,领导干部不断调整,归绥中学的领导班子也不断更替。1951年秋,安吉人同志调出筹备师专、吴天保同志调到师范,正、副教导主任一职便由韩继增、高敬卿、陈光亮三同志替补,当时总务主任为蔡景山同志。合并后的归绥中学,原来4个学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都留下来了,由过去的临时聘任,改为国家的专职人员。广大教师再也不为解雇、失业、挨饿等痛苦所熬煎,第一次懂得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道理。像当时的张万鹏、贾秉温、徐化民等老师,一直任教到两鬓斑白,始终站在第一中学的讲台上。
1950年春天一开学,学校逐步建立教学新秩序。冀丕扬校长提出了学校的教学方针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澄清混乱思想,树立师生正确的教学与学习态度。学生住校,班主任住校,集体入伙。晨起有早操,下午有体育活动,早晚有自习。课程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童子军”、“军事训练”、“党义”、“公民”等反动课程,添设了时事政治课。学校取消了反动训导制度,设立了生活指导员,推行了民主管理。在学校中逐步开展了建团、建队、成立学生会、建立进步的教工组织和学习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经济审核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贫困学生还有助学金补助。
当时,团中央副书记蒋南翔在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在解放区社会秩序已经相当稳定,学校已经正常上课的时候,学生工作应逐渐转变到以正课学习为中心。”归绥中学正是这样。在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后,即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即使参加各项政治运动,也没有荒废学生的学习。1950年新学期就召开了校务会议,建立了教研室,设教研组长,负责组内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定了请假、休学、退学、转学及教职员工的组织管理与工作制度。学校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在期末作出决定初中毕业生结业考试前30名学生可免试升人高中。早晚自习,班主任跟班督促,留作业的老师常去班上辅导。从此时开始教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学生勤奋学习的学风逐步形成,并成为一中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切正规以后,于3月27日举行了四校合并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冀丕杨校长很重视教学与管理。当时教研组经常讨论教材、教法,冀校长喜欢在语文组参加讨论。教语文的朱子琳、程维城等老先生经常因教学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在旧社会的学校里是不曾有的事。教学已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培养人材、建设国家,成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了。1950年下半年学校开始有计划的重点建设,先后购置图书、仪器、体育、音乐用品达数万元。
1950年上半年,归绥中学便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在学生中开展青年团工作,向学生讲解共产党领导革命救中国的道理,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新社会。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政治活动。1950年4月28日举行了首批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当时团的第一任书记是朱谷同志,专职干部为路冷。
1950年4月27日,归绥中学成立了学生会。在团组织领导下,思想活跃的学生出来竞选,全校学生直接选举产生学生委员会,实行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学校再也不是死水一潭、老师闭门教学,学生埋头读书的状态了。
自从团、学生会开展工作以后,归绥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学校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师投身到学校热烈的集体活动中,共同锻炼、学习、活动、讨论,成为集体的一员。学生努力学习,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参加班集体、班委会,学生会等各项管理工作,办墙报,搞演出,宣传讨论时事政治,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培养,健康的爱好得到发展。师生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学校的管理是民主的。解放后的归绥中学与旧归绥中学不同就在这里,新也就新在这儿。当时学生会第一任主席是乔树椿同学。这年春天,学生代表胡志善,参加了绥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
1950年10月1日全体师生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活动,2~6日参加了绥远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所设项目全部获得冠军。
建国以后,我国是“以苏为师”,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也是这样。苏联派了很多教育专家驻中央指导我国的教育工作。归绥中学和全国各学校一样,于1950年6月13日成立了中苏友好协会归中分会。组织学习苏联教育家的著作和教育理论。在教学中要求掌握五个环节,讲究“量力性、由旧到新、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等教学原则。考试记分的方法,也逐步由百分制改为"5级分制”。
在教材方面,1950年一开学,语文、历史都是用老解放区教材,数、理、化等暂时还是用旧课本。从1951年秋季起,开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和修订的中学教科书。从1952年秋季起,归绥中学采用了东北编译的苏联教学课本。
从这年秋季起,归绥中学便按照中央和绥远省文教厅颁布的校历开学、放假。由于当时绥远省地区没有高等学校和高考区,所以归绥中学1950至1952届高中毕业生都是到河北邯郸参加高考的,大部分学生都被录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了加速人才培养,1950年5月31日又在归中成立了工农速成中学,吸收工农子弟进校学习,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学校是接收旧社会的学校,师生受资产阶级的教育受旧社会的熏染,个人主义、名利主义思想是相当严重的,怎样使他们热爱党、热爱新社会、热爱新中国,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当时中央教育部指出:“新区学校整顿以后的主要工作,是有效地在师生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建立革命人生观。”归绥中学在对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上:一方面,平时每星期六讲授时事政治,假期组织政治学习会,系统地学习革命理论;另一方面就是组织全体师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政治运动,以改造旧思想、树立新思想。事实证明,归中领导在当时政治思想教育中,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采取的各种措施是正确的。他为归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项政治运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发生了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很快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归绥中学的师生也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之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非法侵占我国海峡台湾。
6月28日,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10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美国侵略军。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奋起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爱国运动”。同时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分别发表宣言、表示拥护。
归绥中学在11月6日召开全校反美动员大会,成立本校抗美援朝委员会,领导全校师生批判“亲美、崇美、恐美”等反动思想,学习毛泽东选集四卷中有关文件,深入街道居委会进行人户宣传,开展游行、示威、宣传、演讲,出刊物、绘漫画等活动,揭露美帝的凶残和无耻。12月23日,号召师生报名参军。由于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爱国主义运动的教育,师生纷纷报名,经过组织审批,很多人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1950年17日保送参加航空学校49人,其中有教师2名,1951年7月保送63名同学参加了防空学校,1951年元月17日保送22名同学参加了华北干校,其中还有女同学。同年3月24名学生被选人公安部门工作,4月又有8人参加机要部门学习,12人参加电讯部门学习,5月份1人参加了医护学习。输血签名的有927人,全体师生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捐献出来,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英勇战斗的将士。抗美援朝运动,直到1953年7月27日,美帝在中朝人民的斗争面前,不得不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通过这次运动,使全校广大师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归绥中学师生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始终热烈的响应祖国召唤,服从组织分配,成为归绥中学的一大特点。
全国解放后,大陆上残留着200万政治土匪和大批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及反动会道门分子,这些家伙有的竟然钻到了人民政府各部门,反革命活动十分猖厥。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这年春天,镇压反革命的群众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高潮。归绥中学也参加了镇反运动,广大师生进行检举揭发,举行控诉反革命分子罪行的声讨会,同时逮捕了几名隐藏在我校的反革命分子如张慕平、杨昌龄等人,使我校在政治上趋于安定,广大教职工在思想上划清了敌我界限。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接着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根据上级的指示归绥中学在1951年寒假派出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土改工作队,校长冀丕杨任队长,赴凉城进行土改工作。同时布置家在郊区的初中学生,回到农村,参加土改减租、反霸、肃特等斗争,接受教育。师生到了农村后,通过访贫问苦、控诉斗争,认识并弄清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各种惨重的迫害,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斗争课。
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指出:“必须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1951年10月,毛主席又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响应毛主席的号召,1952年1月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发出了”关于展开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和通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成员纷纷参加了这个运动。
归绥中学在组织上改组、教育上革新的同时注意并且实行了知识分子的改造工作,引导教育广大教职员工靠近党,热爱新社会、热爱新中国。进行时势政策教育,动员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于1950年6月15日成立了中国教育工会归中基层委员会,教职员工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又于1951年暑假办政治学习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习。从批判《武训传》人手,批判武训奴颜媚骨用叩头的办法乞求封建阶级办学堂的奴才性,教育的权利只能用斗争的办法去争取,而不能靠统治阶级的施舍。1952年暑假,学校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在师范学校举办的学习会。这次政治学习是批判”三大敌人“,划清敌我界限,改革学校教育。这次政治学习初步解决了大多数教师为谁服务的问题,并为建立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这一年冬天,归绥中学还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2年12月,共产党组织在学校公开,归绥中学党支部诞生,第一任书记是副校长卫群同志。全校师生开了庆祝会。从此归绥中学便在党直接领导下向过渡时期迈进。
到1952年底,我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归绥中学的各项政治运动,教师的思想改造,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旧貌变新颜”,她已成为一所“为工农服务,为生产服务”的学校。过渡时期的第一中学在建国初期中央即决定蒙绥合并,以利于少数民族发展,以利于蒙汉团结和开发边疆。1954年4月,蒙绥正式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为呼和浩特市。蒙、绥原来都为荒凉、边远落后地区,需要大力加快建设,所以更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当地教育事业更落后于内地,大学没有一座,完全中学也是屈指可数。历史悠久的归绥中学,便有了暂时代替大专学校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地区提供人才的任务。这就是归绥中学在过渡时期的地理背景、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1)组织的变化和领导班子的调整
解放后的归绥中学原为四校合并而成。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归绥中学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改造建设,各方面走向完善和正规,教师通过学习和教育认识到党的伟大、新社会的优越性,有了初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生参加了各项政治运动和管理工作,懂得了爱国和民主的道理。
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成立后,归绥中学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命令,1954年5月20日,将归绥中学改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同时规定第一中学由内蒙古教育厅直接领导。
暑假期间,呼市与内蒙教育厅商定,将一中二部分出成立呼市第四中学,由呼市领导。一中仍辖有高中本部和初中分部(即原一部)两所校院,有高中9个班,初中12个班,成为一个21个班的完全中学。本年11月,呼市一中又改为内蒙教育厅、呼市文教局双重领导。至此,一中的校制基本上确定下来。
这一时期,内蒙、呼市随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一中的领导班子也不不断送往迎来进行更新。1953年4月冀丕杨校长调离,校长一职便由原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卫群继任。陈光亮任副校长。年初,调来副校长克非。1954年6月卫群、克非同时调出,田耕升任校长。同年10月魏魁同志来校任副校长。1955年7月,阿尔嘎木扎任副校长,1956年5月离去。
这一时期先后任教导主任的有韩纪增、迟振华、王丕仁、韩文彬、李守仁、贾文青等同志。负责总务工作的为寿培舜、郭子明、辛国干、蔡景山等,工会主席、副主席有李守仁、贾文青、臧仁远、李伟等人,团委会书记先为胡志善后为曾瑞良。
(2)教学工作
经济建设需要人才,需要学校狠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速人才的培养。
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在1953年1月就提出文教工作“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3月份,《人民教育》发表社论指出:“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做好教学工作,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功课,必须克服学校中的忙乱现象。1954年6月,中央还转发了北京市委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决定》。1954年末,中央教育部明确提出:1955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学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人民教育》为此在1955年1月发表了社论。这一时期,中央教育部门始终强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归绥中学即改名后的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在这一时期内,狠抓了教学,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成绩,适应了国家的需要。
首先,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使大家懂得新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因为当时旧的一套废除了,新的一套又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校领导引导教师学习苏联教育专家、教育部长凯洛夫的教育学。大家学习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学生成长和教学的实际,探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探索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使一中的教育和教学走向自觉的稳定向前发展的进程。
1953年7月,《人民教育》刊载了北京市女六中为北京师范大学实习学生举行初中语文《红领巾》一课观摩教学介绍,并发表了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对师大学生试教的意见,以及1954年国庆节后,校长田耕随同呼市教育参观团参观旅大苏联随军中学访问后的报告,都使一中的教育学习走向深入、走向实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开展备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学校各科原都有教学研究组,研究教育理论和教材,这时又成立备课组,同年级教师在一起集体备课,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备课质量,避免了教学上的疏漏。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互相听课,共同评议;校长、教导主任也经常听课,参加评议;使备课、讲课成为研究教学、提高教学的实践手段。
各科还经常请老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让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学习观摩,定期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期末,每位教师都要做教学总结,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工作。通过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使一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第三,是采取各种辅助教学活动,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主要方式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书报杂志,给各班订报纸,图书馆向学生开放。各科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吸收爱好者定期活动,由各任课教师指导。经常组织讲座和读书报告会。组织各班编写墙报和板报,使课外学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
第四,是建立各种有助于巩固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如入学、请假、考试、补考、升级、留级等管理制度。
除此以外,团、学生会还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如组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组织学生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组织学生给缺课学生补课等。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不能担任干部和入团的。学校设有医务室,师生小病不须外出就医。
后勤工作人员也努力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搞好伙食和供应工作。当时大部分老师住校和在食堂入伙,教师食堂有每周食谱,主副食都有多种。学生都住校,大食堂也经常变换饭食花样。晚饭后,学生有两堂晚自习,教室和办公楼更是灯火通明,各组教师都在勤笔苦思,备课到深夜。
总之,这一时期,呼市第一中学狠抓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认真教书,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学校的一种风气。
这一时期,共毕业了从高6班到高16班共11个班的490余名学生。一部分人因为工作需要,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大部分服从祖国的需要考入内蒙师院、内蒙农牧学院两所高等学校,为内蒙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牧业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3)全面培养学生和全面开展工作
教学工作压倒一切,决不是压死一切;狠抓教学决不是只抓教学。这一时期,呼市一中还注意到全面培养学生和全面开展工作,这一方面有许多工作和成绩可以列入记载。
在教师方面,当时在狠抓教学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教育。每星期六下午为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时间,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
1953年10月下旬,呼市一中和全国各级学校一道,开始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学教育工作要积极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服务》,一中教师又结合这篇社论,结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进行学习讨论。1955年5月,《人民教育》发表社论《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并开辟“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专栏,一中教师也参加了这次批判教育活动。
学校党支部还通过工会管理教师的生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对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学校定期给予补助。成立“教工之家”,建立“教工篮球队”,组织教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所以当时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却忙而不乱,劳而不累。
在学生方面,中央教育部在1954年1月召开全国中学教育会议上就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6月,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中指出:“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又指出:“中学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既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又要重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体育卫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应特别着重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自觉遵守纪律教育。”1954年8月,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而努力》,提出:“当前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特别要加强劳动教育,改进工作,并改进体育卫生工作,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1954年底,中央教育部在《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中再次指出:“提高教育质量,就要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学校在提高学生和知识质量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健康体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1955年1月,《人民教育》发表社论《积极地稳步地提高教育质量是今后普通教育的中心任务》中提出:“中学必须遵照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智育、德育、综合技术教育、体育和美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建设者和伟大祖国的保卫者。”5月份,教育部公布《中学生守则》,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
第一中学正是按照中央这一系列指示,全面培养学生,全面开展工作的。
首先1953年起,按照中央要求,设立时事政策课,每周星期六下午做时事政策报告,由市委宣传干部或政治教师轮流讲解,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和国家前途,从而提高学生觉悟水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
其次,改进了政治课教学,系统地讲解一些基本政治理论,初中讲“中国革命常识”,高中讲“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后来初中改为“政治常识”,高中改为“社会科学常识”,到1955年高三改为“宪法”课。
团组织通过团课,教育团员和先进分子,有时举办先进人物故事讲座,如讲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讲志愿军英雄故事等。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得经常、系统而且活泼多样,大多数同学有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班集体的思想。这几年学生入党的有20多人,一大批人加入了青年团。1954年,学生狄凤兰突然发病,抢救手术需要输血,同学们知道以后,全校掀起了献血的热潮,事迹感人,《内蒙古日报》专门进行了报道。体现了一中同学一人有难,大家帮助的团结友爱精神。
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也给以足够的注意。有早操,有课间操,有课外体育活动,还从1954年5月起,按照劳卫制的标准进行体育训练、考核评等级。与此同时,还在学生中组织运动队、球队,进行提高的体育训练,以带动普及运动。因而,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同学体育都达到劳卫制标准,市运动会各项成绩,经常处在领先地位。50年代一中各个运动队在全市非常出名,培养了许多尖子运动员,如跨栏运动员刘正、跳高运动员冯新维等。冯新维同志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当时还在同学中进行卫生常识教育,对女同学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进行体格检查,并从1955年起,建立高三学生健康纪录卡片。组织学生打扫卫生,讲究卫生。保护了学生的健康。通过音乐、美术等课进行美育教育。
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全面展开。环境的布置、整修、打扫,是总务处工作之一,也是学校师生每周的常规生活要求。音乐、美术除在课堂上教唱歌、绘画外,还组织歌咏队、美术组,进行唱歌比赛,绘画展览。体育组常常利用全校的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使体育活动成为全校性的群体活动。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运动会。校医室组织讲解卫生常识、组织打扫卫生,还进行防病,治病等宣传医疗保健活动。
各处室、各教研组、青年团、工会、学生会,无不在党的领导下,协调地进行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工作。因此,服从组织、努力学习、爱好运动,这一优良传统,是这一时期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形成的。
通过过渡时期对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各种工作,呼和浩特一中逐渐成为一所社会主义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