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走班制
走班制是为配合选课制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科目和模块教学内容的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学生流动听课。我校的走班制是在高一年级进行的,对有文科倾向的学生和有理科倾向的学生分别在不同深度的班级学习文综和理综课程。
二、实施走班制的依据和意义
1、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实施走班制的理论依据之一。
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影响每个人智力发展的三种因素,特别是外在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人发展和表现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进行改革,以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就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实施走班制的重要原因。
实行走班制,学生能因材择学,学生有更多选择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主攻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3、“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走班制就是在尊重独立人格,尊重人的复杂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能紧紧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生命个体的固有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观点。
4、我校开始走班制的尝试,一方面满足了高一有文、理倾向的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适应高考改革趋势的需要。
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选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课程套餐”,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有利于最终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走班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实践证明,走班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走班制下的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有利于扩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范围,学生之间在学习方法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
三、走班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1、每一个教学班的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行政班,学生要花时间去适应教学班的教师。
2、由于学生上课的老师不是学生的班主任和传统意义上的任课老师,所以个别同学会因此放松对自己的管理,不认真学习,同时也加大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
四关于完善走班制的几点思考
1、在实施走班制过程中,应使学生成为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并且提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它的功能,使其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走班制教学打破的不仅仅是固定班级的授课模式,使程度相近的学生走到了一起,更把教师推向了接受学生选择的境地,教师必须全方位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学相长,要想保持自己掌握的知识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就要学会从学生那里获取营养,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进程。
2、在管理方面,所有班级应统一管理模式,如教学班班干部的设置,收发作业的方式,出勤、作业都应责任到人。教学班的教师应和学生所在行政班的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给出学生具体指导。
一个新制度,一种新模式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提出改进方法,用实践检验其科学性,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