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政治教研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337

2021 - 11 - 01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国家认同是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基石。“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教育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021年9月30日,呼市一中政治组李莉老师、吴双老师、吴琼老师等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参加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思政一体化”的座谈会,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教师代表、中央民大附中呼和浩特分校教师代表参与活动。座谈会中各学校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学校具体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措施。

 

 

        呼市一中教师代表李莉老师从四个角度分享了呼市一中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案。

     

       一是通过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莉老师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就是思政课。思政课要唱好主旋律,从服务国家治国理政到落实学校责任教育,明晰育人目标,守好教育主阵地,帮助学生树立信仰、信念、信心,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教好主内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责任的公民。呼市一中政治组教师通过上好思政课,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思政课教师们也要不断更新国家意识教育观念、改进青少年国家意识教育教学方式,根据青少年年龄段的特点,培育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责任意识,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通过班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市一中将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融入到主题班会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班主任的讲授和学生的分享,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国家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是通过校本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市一中开设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金曲》、《马头琴》等校本课程,通过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文化是国家和民族重要的血脉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历史积淀与价值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民独到的价值诉求与思维方式,校本课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和感悟,形成优秀的主流意识形态。

       四是通过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市一中多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内蒙古博物馆、荣祥故居等红色基地,还多次举办文综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赛,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国家认同意识。

       五是通过校园文化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莉老师强调呼市一中以优化文化环境为先导,做到校园文化硬环境显性力量与软环境隐性力量有效结合。一方面加大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在校园的绿化空间融入新时代优秀先进人物事迹的展板等;另一方面注重师生隐性力量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作用,比如“守望相助、逐梦共远”的办学理念、“质朴、进取、求实、乐群”的校风、“严谨、奉献、协同、创新”的教风、“踏实、主动、勤奋、合作”的学风、“学生阳光、教师幸福、校园和美”的办学理念等,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回顾我校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案,学习其他学校的相关经验,政治教师们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相信在未来政治组教师们能继续发挥所长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