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呼市一中名师工作室运行方案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435

2013 - 09 - 23

呼市一中名师工作室运行方案

. 名师工作室解读

解读一: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在专家教师的组织下,旨在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打造名师群体,产生名优效应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愿景。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追求构成了个体的集合体,使个体的转型为集体的我们,名师工作室构建了学习型、研究型的专业共同体,真正成了教师们共同学习、互勉共助、共同成长的摇篮。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是对教师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显现了其特有的教师教育功能。其对教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构建专业共同体,成就优秀教师群体;优化培训组织,实现研训一体;发挥辐射效应,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培训网络,促进梯队成长。

解读二:

名师工作室是由名师引领下的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团队组成,主要任务是以解决教育教学重大的课题研究为载体,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学习和研究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带动作用,并以教学研讨、教学沙龙、讲课评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培养。每个工作室由名师和35名成员构成,采取双向选择方式,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实现名师资源共享。

. 名师工作室工作目标

1.以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切点,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让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教师,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逐渐成为教学的排头兵。

  3.在培养期间,工作室成员切实制订好个人奋斗目标,充分利用名师资源,因人而异,量身订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帮助工作室成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在两年周期内培养造就一批名师。

4.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

总之,通过名师工作室,整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员所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内容

(一)理论学习方面

    全力打造学习型的工作团体,强化自主发展的意识。以个人自学为主,建立月集中业务学习、辅导制度。每位学员结合各自自身特长、理论素质、教学实际和主攻方向,选择攻读工作室推荐书目。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每学工作室聘请省内外高等院校和教研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开设讲座至少一次

2.每学期上交优秀案例及课后反思1篇,最终形成经过讨论修改以后的再度设计的各年级的教案集,为教师提供直接可资借鉴的文本、电子文稿。

3.工作室为核心推出优秀课和优秀教学成果展示。

4.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别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工作室水准。在探索中整合一支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 培养各级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带头人物。

(三)教研及课题研究方面

1.积极展开导学评课模的课题研究。

2.通过研究,工作室成员在项目研究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不断总结和提升到理论高度,写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的论文。成员在周期内至少在自治区级以上报刊发表1篇教育教学论文。最终出版1-2本专著,汇编数本课题研究心得和教学论文集。

3.年内参加全国正式教育学术机构和核心期刊举办的论文比赛获奖论文不少于3

.培养成员的主要措施

导师培养制是名师工作室的主要职责。吸纳中青年教师,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促使中青年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名师与中青年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使工作室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台阶,是名师工作室努力的方向。工作室领衔人作为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导师,制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训课程、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使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成既定目标,使名师工作室成了青年教师起跳的高台。

1.建立导师培养负责制。

   导师与工作室成员签订培养责任书,规定双方职责及评价办法,每学期进行工作总结。导师在成员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多方寻求成长途径,给予切实的指导;成员须严格执行导师的指令,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2.拟订个人成长计划。

    根据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可量化的个人成长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科研论文、公开课、教育和学习笔记、个人发展方向、拔尖人才称号评定等)。

3.课题引领发展制。

    工作室以导师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全体成员智慧为依托,积极参与各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每期至少确定一个研究项目,并有相关工作过程材料及成果显现。

4.研究成果呈现制。

    工作室成员教学研究成果应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每年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在市级以上范围上1节展示课,作1次专题讲座,有2节以上课堂教学实录上挂工作室网页。

5.建立工作室网页及个人博客。

   把网页建成工作室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要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全市教师和广大学生及家长。工作室成员要建立相应的博客页面,不断反思总结自已的阶段研究成果及日常教学行为,积极开展行动研究。

.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论文和学术专集。

    通过研究,工作室成员在项目研究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不断总结和提升到理论高度,写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的论文,出版1-2本专著,工作室成员每人每期至少发表1-2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一本课题研究心得和教学论文集。

2.案例集。

在研究过程中,每位成员开发、精心设计教案,采用同课异构、行为跟进等方式,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集体研讨、自我反思,逐步形成优秀案例,形成一本经过讨论修改以后的再度设计的教案集,为教师提供直接可资借鉴的文本、电子文稿,全面提升.

3.研究示范课。

    由工作室成员执教,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向全校教师开放,发挥工作室辐射指导作用,同时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每年集中开放1-2次,每次2-3节。形成一套讨论修改前后的课堂教学对照实录。

4.工作室网页。  

    设计制作工作室网页,开辟信息动态、名师对话、优秀案例选登、成长园地、名师课堂等专栏,激励促进工作室成员开展行动研究,加强工作室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知名度和辐射效应。

5.研讨报告会。

    工作室将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在中期和结束时举行一定次数的研讨报告会,展示并推广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工作周期内有相关工作过程及成果,成果应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教师论坛、公开教学、读书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在较大范围内介绍、推广。

.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度

1.学校认定名师

2.名师与培养人的双向选择制度

3.导师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员的个体量身定制、培养方向、方式、内容、周期、成果呈现)

4.学员制定成长计划(根据导师的指导制定,周期内要完成的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内容)

七.需要的保障和支持

1.制度保障

2.技术保障

3.奖惩政策

4.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