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母校培养我全面成长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251

2013 - 07 - 30

母校培养我全面成长

                                       邸鸿勋

    我于1936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县一个贫农家庭。1939年,在灾荒饥饿死亡中挣扎时,来了共产党,减租减息、救穷人、打日本,家乡成了两面政权(表面属日伪,实为共产党领导)区。我家是抗日家庭,父亲是村粮秣委员,姐姐是妇救会主任,母亲和我是抗日秘密组织——锄奸队的队员。由于日寇侵扰,我只上了2年多小学。经组织多方工作,1951年,我到了绥远省公安厅。因年龄尚小,于6月份,插班入附近的归绥第一中学。1953年,考入归绥一中高中部。

    中学时代,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人生的关键时期,我在一中受到学校领导、党团组织、老师、同学等各方面给予的的教育、培养和帮助;母校“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的校训、校风是无形的教育和影响。这是我全面成长和未来发展并做出贡献的基础时期。在此时期,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总括起来,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一、学会做人。

    做人,就是处己、处人、处事。会做人,就是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奋发有为的人。学会做人,是人生特别是学生时期的第一要务。我在母校,学到并终身努力的准则是:奉献、奋斗、诚实、好学。

    第一,奉献。人生在世,应该有益于社会;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原归绥一中《学生守则》第一条要求“努力学习,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准备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我刚进一中时,因为是插班生、外地人,虽未给学校、班集体增添麻烦,但也无贡献。初二寒假,下乡参加土改宣传活动,给了我重要的教育和锻炼,使我逐步地“活跃”起来。高中一进校,我被推选为班长。一学期后,相继被选为学校团委会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市青联委员。18岁时,被吸收入党。特别是,我在入学不久,便断了经济来源,整个假期是在看书、饥饿、昏睡中度过的。校领导看在眼里,未经我申请,便发给我助学金。开始发半份助学金,每月能买30斤玉米面;一学期后。增成全份助学金,便可入伙吃饭,又免学杂费。因此,是学校、国家、人民给了我求学的机会;我的知识、本领,是人民给予的。我立志将来当专家、做贡献,报效国家和人民。我把学习看成是未来做贡献的本钱;把在校的社会工作,看成是当时做奉献的具体表现。我在努力学习好的同时,努力作好社会工作。因而,受到“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表彰。在大学也是如此:三好学生、两个年级党支部负责人。1958年,因品学兼优、事业需要,提前毕业。相继做本年级主任、系负责人、校党委青年部部长兼团委书记。“文革”10年,基本处于挨整和靠边站之中。我努力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两次献血,在挨整之中,开展管理人才、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的研究。

    “文革”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创办《中学理科教学》杂志,任主编;同时,积极进行新学科的研究、倡导、组织与传播工作;相继借调到北京科协、中国科学院、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等,服从组织调动到国家教委——放弃提“副司级”的组织意图和应邀调国家科委的机会,坚持科学研究。在全国,参与倡议、发起人才学、科学学、管理科学等新学科的研究;筹备、成立过科学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6个全国、市部学术研究会,任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或副理事长、理事长等;创办并主(副)编过《教育管理研究》等6个学术刊物;应邀曾到26个省市部委讲学。作了大量的研究、组织、服务、奉献工作,承担了诸多科研任务。被北京科协等评为“学会活动积极分子”、“先进教师”。主(副)编、出版了《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学校管理专论》、《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辞典》等12部书,参编《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人才管理学原理》等14部书,发表《试论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化》、《论科学技术队伍结构》、《论科技队伍的管理》、《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等论文100余篇。其中,获“全国首届(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第二届优秀教育图书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等奖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学会奖4项。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应“特邀”出席在温哥华召开的“世界教育与技术大会”,在万人会议上做学术演讲。事迹载入《世界名人录》等

    1988年,服从组织调动,到轻工部任教育司副司长,兼浙江大学轻工学院办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出版社总编辑等;曾受国务院有关方面指派,指导、帮助延安、榆林两地区发展教育和经济,兼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带队研究、指导、支援西藏的建设和发展。

    我在工作中始终遵循服从需要、工作第一,全心全意、先人后己,实干苦干、无私奉献等原则,努力奉献自己的才智和精力。

    第二,奋斗。要奉献,就要奋斗。奋斗,主要是艰苦努力,奋发有为,奋斗终生。我在幼儿时期,就参加抗日秘密组织和工作,与外国入侵的敌人斗(我的任务是经常进出日寇占领的唐县城:进出城时探路。与内线联系时放哨。侦察敌人练操时日、伪、枪、炮数,以及携带向内线所要的子弹出城等)。上中学时期,与异常的困难作斗争,依靠人民助学金和自己半工半读,发奋学习。在入党时,学习《论共产党员修养》,明确共产党员既要做“驯服工具”(服从事业需要),又要奋发有为。走上社会之后,我在顺境和逆境中奋斗:干一行,爱一行;凡接受的工作,都要做得出色。“文革”中,因属“当权派”而挨批斗,在挨批之中,研究新学科。“文革”后,是知识分子的春天,更加发奋,更为活跃。并且,一切根据事业需要和自己的素质、靠自己努力奋斗。

    第三,诚实。做人要诚实。诚实就是要诚恳、诚信、求实、务实。母校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教育。《学生守则》要求“对人要诚恳、谦虚、有礼貌”。这方面,在母校时,也受到好评和尊敬。在大学、在后来的工作中,更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表现了诚实的品质。在“反右”运动中,我是党支部组委,既负责支部组织建设,又“领导”年级团支部。在运动初期,我负责的年级没有右派,我则被批评为右倾。上级派一位专职书记来领导运动。在她负责的4个班中,便“抓出”了6个右派;而在我负责的2个班中,一直没有划右派。再如,“文革”前,我是校党委青年部长兼团委书记。“文革”一开始,学校党委书记被打倒。组织决定我出面;自然我也被批斗。由于我的出身和为人,在第二次结合干部中被强行拉进革委会。因我一直保留并多次发表不同意见,在十年动乱的5次联系本单位实际的整人高潮中,我都是被批判的重点。历次的政治帽子是“黑帮干将”、“忠实的保皇派”,“捂阶级斗争盖子的人物”,“复辟势力代表人物”,“反对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反对文化大革命”等。所有这些,都从反面说明了诚实,坚强的品质。

    第四,好学。母校多方教育我们要勤奋好学。好学,就是要喜爱学习、自觉学习、时时处处学习。不仅在学校学习好,而且,在工作中、在实践中、在生活中,都注意学习。这是我进步、提高、做出成绩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二、学会学习

    学习是人生的必然过程,是终生需要的行为,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和学习好的关键,是教和学的根本任务。会学习,则学习效率高,事半功倍;会学习,则学习效益高,成绩必然好;会学习,必然全面发展。在母校时期,组织的要求、老师的教育、校风的感染、家庭的影响,使我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充足的学习动力、克苦的学习态度,注重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学会了学习。虽然少学4年,学习基础不全,社会工作多、学习时间少,而且经济困难大、身体也不大好;但一年多地努力,我的学习就赶上来了。初中毕业总成绩,平均91.8分(都是百分制),毕业证书,名列第五:毕业考试,总平均97.6分,其中,8门主课平均98.8分。以全省第三名的水平考人高中部。高中3年,几乎是全5分。曾获“优秀学生<最优等)”奖章。特别是,考人北京师范大学,全校外语统考,我的(记分册》盖章“大学修毕”。物理系主任谈话:“全校1800名新生,只有你一人这么高水平,你随外语系学第二外语”;而学期考试,我又是全年级180名同学中,唯一的全5分生。这是内蒙学生的水平,是母校的光荣,是内蒙学生的光荣。

    多年的实践使我还体会到:会学习,必然适应能力强;会学习,才会创造;会学习,终生受用。何谓会学习?如何学习?规律相同,方法各异。我的体会,最基本的,有五个因素、六个环节。

    1.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会学习的前提。学习动力产生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只有有兴趣才能搞好学习;只要有兴趣一定会努力搞好学习。持续、坚强的动力,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

    2.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会学习的关键。学习态度有多方面。我的体会,最根本的是“克苦’——即克服学习困难,把学习是苦难变成兴趣。通常,学习中的困难,主要是学习基础差、经费困难、时间缺少、身体不好等。我的实践和体会是:基础很重要;但以前基础不好,完全能赶上去,能学习好。我在小学跳过4个年级,初一几乎未上,其中,最没有基础的是外语。但一年就赶上,初三就拔尖,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而外语最突出,中学达到“大学毕业”水平。经济困难有碍学习,但正确对待和处理,反能激发学习动力。学习时间少,不应该妨害学习,而应促进提高学习效率;通常的学习计划,上好课和自习(每天3课时)就足够学习好。

    3.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智力因素。我的体会,最重要的是注意力、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解力,概括力)和记忆能力。

    4.学习战略。学习战略是指学习的目标、方向和计划部署。对在校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目标和计划。

    5.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会学习的具体内容。学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因人因时而异。对于在校学生,我的体会,主要是5个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考试。在母校时期,我就形成了一套学习体系。大学时期,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我认为,学习方法恰当、熟练的运用,就是学习能力;有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就是会学习。    

三、学会生活。

    生活,主要是指生存活动。会生活,主要是指,正确的生活态度、较强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乐观精神、适应能力、规律的生活和锻炼的习惯。我14岁独立一人到外地,入学不久就断了经济来源。但乐观地面对极度的困难,在学校给我助学金的同时,我学会了找工作:暑假当壮工,修路、盖房、挖地沟;寒假当杂工,抄抄写写当文书。整整5年没有离开过母校。而且,母校还教育、养成了我规律地生活和锻炼的习惯。后来,即使在挨批斗的动乱中,我仍然生活乐观,坚持锻炼;因为锻炼身体曾被批斗过两次,但仍坚持不移。所有这一切,都归于母校的教育和培养,归功于母校的领导、老师、园丁,归于党、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我衷心感谢母校的教育培养,祝愿母校承载百年辉煌,追求明天卓越;希望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作者简介

    邸鸿勋,河北省唐县人,出身于革命家庭。1951年至1956年在归绥第一中学上学,先后担任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和市青联委员。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承担多项行政和科研工作,学术成果丰富,为教授职称。现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呼市一中北京校友会会长。其他情况,详见作者的回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