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体育界老前辈——孔博泉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183

2013 - 07 - 31

体育界老前辈——孔博泉

焦基梅

    原呼和浩特市体育场场长,呼市体委竞训科科长,曾从教多年的孔博泉老师,是呼市地区较有名气的体育工作者。他出于晚清,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的时代。一生酷爱体育事业,倾心钻研体育技能,为人耿直,性格爽快。在育人的几十载中,数万计的学生在其培养下成长起来,有的已成为比较出色的体育工作者。他为发展我市的体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受到体育界人士的赞扬和钦佩。

    孔博泉老师一生耕耘体育圣地,呕心呖血,积劳成疾;十年浩劫又使他的身心遭到了极大的摧残,致使现在仍瘫痪在床上。尽管如此,人们没有忘记这位体育界的老前辈,他的领导、同事、学生经常去探望他,关心他,渴望他早日康复。孔博泉原名孔繁溥,字博泉,因人们经常以字唤之,便不用其名。1905年出生在河北省任邱县(现河北省大城县)魏各庄一个祖辈书香的富裕之家。只因祖母早年去世,继祖母对其母百般虐待,使得他从小不愿在自家生活,一直跟随舅父居住。舅父家境宽裕,对他又倍加喜爱,1913年,在他8岁时,便送他到私塾就读,受了五六年不求甚解,只会死记硬背的教育。1919年,当他14岁的时候,舅父又送他到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师范附小读书,1923年毕业后,又考入保定育德中校。中学刚读半年,舅父资助父亲经商,他便随父亲来到绥远,进入绥远省立第一中学继续读书。

    孔博泉自幼喜爱体育运动,在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期间,体育才能开始逐渐显露。他打篮球比较出名,其他体育项目也都不错,特别是经过全省和华北体育运动会,他的知名度更高了。1924年,有孔博泉、齐寿康、刘少堂、王典等人组成归绥代表队首次参加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华北区田径预选赛,在百米和二百米预赛中,孔博泉均获得小组第一名,当时学校的教员、学生几乎都知道孔博泉这个名字。

    学生时代的孔博泉不仅爱好体育,其它功课也成绩优异。他还是一个热爱祖国,向往进步,坚持正义的热血青年。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反帝爱国斗争。绥远地区也争相呼应,举行了游行示威,宣传演讲,抵制、销毁日货等活动。孔博泉极积投身于这一爱国反帝行列,并在由共产党员陆作霖、吉雅泰组织成立的爱国会里兼任捐款干事。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游行示威,摇旗呐喊,声讨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血腥镇压;他参与抵制、销毁日货活动,和同学一起捣毁绥远县政府和英商盛记洋行;他还参加演讲宣传,与同学们演出了不少小型话报剧,以此揭露、讽刺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在学生中,他是一个很不错的演员。

    孔博泉随父来到归绥,由于父亲经商,他只好寄居在二叔家中。二叔虽然身任高官,家庭生活条件又特别宽裕,但对孔博泉的吃穿却十分苛刻。二叔的孩子上学坐轿车,他只能跑步去学校,在政治上严禁他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当他和同学们捣毁归绥政府和英商盛记洋行后,不但在学校受到记过处分,回到家中又遭到打骂。孔博泉苦于未成年,又寄人篱下,不敢有任何反抗之举,一腔爱国热情由此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和打击。1927年,孔博泉在绥远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在舅父的鼓励与支持下,他又赴北平考取了民国大学体育科,1930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的孔博泉,毅然返回了他的第二故乡——绥远省归绥市。1930年至1937年期间,他先后应聘于绥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第一中学、正风中学、绥远省立公共体育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等担任体育教员和指导。孔博泉除了天生喜爱体育,悉心钻研优良技能外,他之所以能一如既往地从事体育事业的另一原因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绥远,官场派别严重,绥远本地派又一向排外。而孔博泉又系河北省人,当然属于被排挤对象。加之他性情倔强,为人耿直,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不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浪费在官场圈子里,他喜欢光明磊落,正正派派,实实在在地做人、搞事业。因此,他选择了体育教育事业。他常说,搞体育用不着去拍谁的马屁,也用不着去巴结任何人。凭着自己的本事搞专业,多培养些好运动员比什么都强。他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化现象极端地看不惯和增恨,经常以骂大街的形式出口胸中的闷气。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孔老师时常教诲他的学生们说:“你们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求学,将来好改变这种现象。”正当孔博泉一心要在体育教育上搞出一番事业的时候,1937年7月7日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开始了对中国的大举侵略进攻。绥远也未能逃出劫难,大批日军开进归绥烧杀掠夺,并进驻学校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孔博泉不忍目睹,更不愿意为这种教育卖力,只好弃教逃难。他到宁夏半年余,恰遇在傅作义部下作军务处处长、游击军参谋长、“华北剿总”联络处处长的表外甥李腾九路经宁夏,便相随返回绥西五原。在李腾九的介绍下他参加了绥远游击军,任电务处长、少校秘书,具体工作主要是负责领取军饷。孔博泉在游击军中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避难,有地方领取维持生活的薪水,而心目中始终未忘记苦苦追寻和酷爱的体育事业。

    日本侵略军占领归绥市后,归绥中学、师范学校等均陆续迁往绥西后套陕坝。1939年国立绥远中学在陕坝开学,在游击军司令部呆了一年零三个月的孔博泉立即返校,继续他的体育教员工作。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后套的学校陆续迁回归绥市,国立绥远中学也于1946年迁回。1939年至1949年,在国立绥远中学的十年,正值孔博泉34岁至40岁之间,这正是人生有一定经验,精力充沛,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在这十年中,他抛洒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为绥远中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使国立绥远中学的体育大振,在全省有了一定的名气。不论是小型的运动会,还是校与校之间的友谊比赛,名次拿得最多的、排列名次最前的几乎都是绥中。1947年秋,绥远省曾举行过一届绥远运动会,孔博泉担任这届运动会的总裁判。在这次运动会上,由孔博泉一手培养组建的国立绥远中学代表队几乎每个项目都拿了名次和获得冠军。鉴于孔老师从教体育多年,成绩显著,早在1944年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就曾发给他奖状并加薪一月以资鼓励。

    孔博泉在体育教育上发展全面,又特别专长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成为绥远地区有名望的体育工作者之一。他除了在学校搞教学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些有特点的由学生参加的运动项目,早起晚归义务担负训练指导。平时他喜欢与体育界同行共同组织生动活泼的校际体育友谊比赛,以此切磋技艺,提高运动水平,同时也使归绥地区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普遍。他不但活跃于归绥体坛,还经常随同体育界同仁出省参加体育活动或比赛。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最后一次外出活动是1948年,由苗时雨担任领队,他担任教练赴天津参加奥运会篮球预选赛。1949年4月,绥远省解放前夕,孔博泉被学校任命为体育主任兼训导主任。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孔博泉衷心拥护。孔博泉于1950年参加了由绥远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一次集中学习,之后便调到归绥女子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员。从这时起至1957年,他先后从教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学校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一直担任体育教研组组长。

    解放以来,孔博泉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通过党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学习,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及毛主席的英明。更加坚定了他跟共产党走,忠诚地为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服务一辈子的决心。孔博泉竭尽全力地投身于体育教学工作,凡是他任教的学校,体育成绩都名列全市榜首,所在学校代表队也经常代表市或者自治区,参加自治区或全国的比赛。他在市女子师范学校时,校女子篮球队就曾代表归绥市,参加过全国比赛。他在一中时,呼市男、女队均以市第一中学的篮球队员为主体而组成。

    孔博泉不仅酷爱体育教学,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而且还非常热衷于教职员工的体育活动。他经常组织本校教师们和其它学校的教师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1955年,他一手选拔、培训组成的呼市教工篮球队,由本森带队,他为教练,参加了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全国“钟声”篮球赛。这次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位居于全国中游,对于一个不算大的发展中城市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鼓舞。队员们兴致勃勃,准备再加把劲儿争取下次打出好成绩。1956年,仍然是由李森领队,孔博泉任教练,带领着从全内蒙古各大、中专院校教师当中选拔出来的足球队员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钟声”足球赛,经过赛前两个多月的训练和塞上的艰苦角逐,内蒙古队取得了全国第七名的较好成绩。

    孔博泉任教的27年中,除了教学外,还和各种比赛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比赛,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运动会,他就会在哪里以教练员或裁判的身份出现。1953年,他在师范学校任教时,华北地区运动会在绥远省归绥市举行,那是绥远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运动会。绥远省经过选拔成立了绥远代表队,孔博泉不仅任绥远省代表队的教练,还担任华北区运动会田径副裁判长。

    孔博泉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肯定和奖励。1956年,呼市人民委员会奖励执教20年以上的老教师,他获得了奖状和奖金;1957年他被评为呼市工会积极分子,市工会向他颁发了奖状和奖章;他还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呼市文教先进工作者群英会。

    孔博泉育人27载。在他辛勤耕耘的体育绿地上,摸爬滚打、腾翻跳跃,经历了无数的酷暑严寒,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有的已成为现今体育界的知名人土和领导者。比如:当年国立绥远中学的篮球运动员侯志超,毕业后考入天津体育专科学校,后为内蒙古工学院体育教员、体育副教授,冰上国家级裁判;篮、网球运动员姜亦强,毕业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后为内蒙古医学院体育教授;田径运动员阎斯民,毕业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现为北京教育学院体育教授,又如:解放后师范学校学生章顺山曾是学校田径运动员,现为内蒙古师大体育系副教授,田径国家级裁判、全国田协会员;呼市第一中学运动员任富,现任内蒙古大学共同系体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诸如此类经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学生遍布各地,举不胜举。解放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在呼市地区各所学校任体育教师的,只要中学时代是归绥度过的,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真可谓教学大半生,桃李满天下。

编者说明

    孔博泉先生和下文所记的苗时雨先生,均毕业于呼市一中,又都曾回母校任教,都为呼市和自治区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其人其事,作为他们母校的一中,不能不录。这两篇文章节选自《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