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我的班主任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184

2013 - 07 - 31

我的班主任

杨淑清

    一中这所百年老校,能够造就出千千万万有识之士栋梁之材,那是因为在这里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甘做人梯的辛勤园丁。我曾有幸在这里接受了四年的教育。

    75年,我们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上中学也并不经过选拔,我们两所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全部被分到一中上初中。我们这个年级共分九个班,我被分到八班。全班约六十多名学生,班主任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王艳老师。她扎着两条小辫子,带一副眼镜,那年也只有十七八岁。那个年代,学习气氛淡薄,男生迟到的、旷课的、抽烟的随处可见,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王老师的心急如焚,每天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家访,了解情况,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讲做人的道理,使这些同学很快地克服了那些坏习惯,坏毛病,逐渐喜欢上了学习。王老师却因为疲劳过度患了喉炎,声带受损,不能大声讲话。但看到同学们一天天的变好,她感到无比欣慰。

    班里有一名男生,父亲在火柴厂工作,他听说火柴的原料能制炸药,感到好奇,便偷偷从他父亲单位弄回原料,独自跑到野外试验,结果真发生了爆炸,他躲闪不及,把脸炸坏住进了医院。王老师闻讯后,马上赶往医院看望,由于伤势较重,把王老师吓得呆住了,但更多的是心痛,她用慈善和关爱的目光长久的看着自己的学生,仿佛一不留神就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痛苦似的。待这位同学伤势稳定后,王老师一面劝他安心养病,一面教育他做人要为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今后绝不能再犯类似错误。

    初中毕业时,许多同学害怕上山下乡接受劳动教育,已经办了留城,就在这时,全国要进行统一高考的好消息传来。王老师挨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劝他们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不少同学被王老师的真诚感动,留下来继续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今天同学们聚在一起,都说当时多亏有王老师,否则,现在还不知会怎样。大家都从心底里感谢王老师,因为如果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1979年我们进了高一阶段的学习,我被分在五班,班主任是教化学的张伯萍老师,她是一位既严厉而又有耐心的教师。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因初中没认真学习,基础非常差,张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严格要求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背会,要进行过关测验。第一次考化学元素符号及某些化合物,不合格的同学再考试,经多次测验,使全班每一个人都合格了为止。一开始有许多同学不理解,认为张老师是跟自己过不去,但当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提高时,同学们明白了张老师这样做全都是为了学生。

    在进入高二时,学校组织了一次选拔考试,入选的学生被编入同一个班——高二(2)班,班主任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樊文惠老师。当时她的孩子只有两三岁,由保姆看管,而她却把心思全用在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身上。每周六进行一次数学测验,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三名同学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还获了奖。班里有名尖子生,人很聪明,也非常勤奋,自学大学课程,樊老师为此经常给他一人开小灶,帮他解决疑难问题。后来这位同学被保送到内蒙古大学学习。

    樊老师为了使同学们全面发展,经常在活动课时督促我们到后操场锻炼身体,还利用班会时间教我们唱英语歌,她歌唱得很好。她在带领我们班下乡劳动时,不仅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给我们补课。当时因资料缺乏,用的是她自己编制、刻印出的习题。

    对自己的学生满腔热情,对素不相识的路人也能伸出援助的双手。记得一个假期的一天,我到亲戚家做客,在汽车站等车。汽车到了,我忽然发现樊老师正扶着一位双目失明的陌生中年男子慢慢地下了车。当时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

    这就是一中的老师,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也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懂得了如何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老师,谢谢您!

作者简介    

    杨淑清,女,1977年一中初中毕业,考入一中高中部,1979年中学毕业考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生物系。大学毕业分配到呼和浩特第四中学任教,后调入呼一中从事教务工作。工作踏实,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获得学校多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