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忆事三则献母校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144

2013 - 08 - 03

忆事三则献母校

武建中

    我1954年人一中,1960年毕业离校,1973年调回母校工作,至今三十六个春秋。母校的变化历历在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目不暇接。低矮的平房变成高楼大厦,尤其是青年广场,由原来杂乱的平房,改建成现代化的厅台、草坪,更使人心旷神怡,倍感温馨。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现就几则记忆犹新的事情,叙述出来以为母校百年庆典的献礼。

考一中

    1954年小学毕业了,上哪所中学继续学习是一个重大的抉择。当时是单独招生,报考哪所中学就到哪所中学考试。那时呼市一中历史悠久,名师很多,名声在全市乃至全内蒙都是首屈一指,是学生们很向往,也很难考的学校。其次,从解放前留下来的口头语“穷师范、富奋中、平民百姓考归中”,也说明过去的归绥中学,现在的一中,更适合平民子弟上学。另外,当时中学大约一半住校外,其余均是走读。那时的走读真正是走读,靠自己的双腿每天四趟。我住的小召前街距一中较近,因此决定报考一中。

    考中学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陌生、特殊而重大的考试,心情十分紧张,好象怀中揣了个兔子,考试前十多天就一直忐忑不安。

    考试那天,口袋里装一个馒头,身背书包,手提盛墨水的“盘尼西林”小药瓶,象“唐?吉珂德”一样上路了。一路上处于紧张状态,目不斜视,急匆匆地往一中赶,眼看校门在望,一不留神,被“和平桥”的栏杆绊了一跤,小药瓶脱手向河边滚去,我三趴、两趴,终于在河边按住了药瓶,一场虚惊搞得心情更加紧张了。

    考试开始了,面对陌生的考场,陌生的监考教师,严肃的气氛,第一次密封卷,紧张的心情一直没有平静,也记不清答了些什么,这样,紧张又变成了焦虑。焦虑的心情一直到接到录取通知书,才平静下来。我是那一届小召前街唯一被一中录取的学生。

修水库

    1957年刚进入高一,我们停课去修乌素图水库。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集中参加体力劳动,感到十分新鲜。

    出发那天,背包打好由马车运走,我们徒步向乌素图走去。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格外愉快。毕竟是近30多里的山路,大家走的腰酸腿疼,急待休息。安排住宿时大家都傻了眼,原来我们的宿舍是大庙的东配殿。面对阴森的殿堂,恐怖的神像,怎能入睡。战战兢兢地躺下,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又多次被恶梦惊醒。

    第二天,顶着繁星就起床,徒步走五六里,去东乌素图水库工地劳动。只有几里地却感到非常遥远,怎么也走不到。到了工地气还未喘过来,就挑起了箩筐,担着土运到大堤上。远远地看去,象一群蚂蚁熙熙攘攘地啃着大山。肩磨肿了,腿迈不动了,只好咬着牙坚持着。最难熬的是夜战,光线不太明亮,深一脚,浅一脚挑着土,感到肩上的担子分外重,有时甚至迷迷糊糊地走错了方向。大家一心盼着东方天际出现鱼肚白,那是即将收工的信号。

    虽然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但经过十几天的劳动慢慢地也适应了。尤其是看到日益增高的大堤,不禁由衷的喜悦。几十天的劳动对我的影响是极大的,姑且不论当时的政治气候,就我个人来说,战胜了生活关、劳动关,磨练了意志,培养了战胜困难的精神,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战高考

    1960年面临高考。虽然那时的高考不象现在这样竞争激烈,但同样是人生的重要关头。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高中经历了反右、整团、社会主义教育、大炼钢铁、勤工俭学、大跃进等运动。学习文化的时间较少,因此心中无底。再加上历年名列内蒙高考榜首的呼一中,在1959年被莎拉齐中学夺冠,我们这一届要把它夺回来,高考的压力就更大了。

校领导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口号:“学福建、赶赤峰,力争全区第一名。”时间安排上,增加了晚自习,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设施全面向毕业生开放;生活上要求全部住校,改善伙食,增加营养。

    关键是文化学习,那时不象现在有多如牛毛的复习资料,只有寥寥无几的几种,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也无力购买。但一中拥有一批全市乃至全区的名师:刘秉琪、武冠军、张万鹏、贾英、徐化民、刘岱、冯士谦等。他们自编讲义,油印成书。由于纸质粗糙,且是铁笔、钢板刻印的,每科讲义都很厚,学生们戏称为“半头砖”。老师们加强辅导,随时答疑。象徐化民老师把“内容提要”“工艺流程”,用大纸抄出来,贴在食堂的墙上,以方便学生学习。教导主任李守仁,为统筹毕业班的工作(当然还有其他工作),突发脑溢血,病死在工作岗位上。

    学生们更是废寝忘食,一心扑在学习上。除去认真听课外,同学们自发地结对子,你问我答,有的把课本内容编成顺口溜,以加强记忆。在领导的关怀下,在辛勤园丁的哺育下,我们夯实了基础,知识得到了升华,高考取得了成功,又夺得了内蒙第一。

作者简介:   

    武建中,1942年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1954年呼市石头巷小学毕业,1960年呼市第一中学毕业,196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任教,1973调呼市一中任教至今。

    在包头市及呼市一中,曾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职,任班主任工作21年。中国化学学会会员,呼市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呼市第七届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工作以来,1969年参加内蒙首届教材编写工作。后在呼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的工作中,多年参加编写《高三化学目标检测》,并组织和亲自参加全市化学课的观摩等活动,对呼市的化学教学有一定的贡献。治学严谨,乐于助人,对呼一中的化学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出版多本著作和撰写多篇论文,曾被评为内蒙教研室优秀园丁奖,多次被评为呼市教育局优秀工作者和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