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第九章——走向改革创新的一中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287

2013 - 08 - 03

走向改革创新的一中

                                 (1984年~1993年)

    1984年暑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中的领导班子按照“四化”的标准进行了调整,刘宪文校长调教育学院,受过高等教育的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中年教师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任命王润为党支部书记,谢茂才为校长,李峻山,刘仪为副校长。环节干部是:党办主任王艳,办公室主任赵维成,教导主任樊文惠,副主任马祥、翟霞、刘海池、张月英(后二人两年后调离一中)。(1986年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导处分为两个处,一为教务处,一为政教处。教务主任樊文惠,副主任马祥,政教处主任翟霞),总务主任梁福民,团委书记马力军。

    这一届领导,使学校走向改革创新的道路,主要抓了管理制度和领导体制方面的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各个部门制订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了校长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有关的管理制度。

    1985年春,教育局组织校长考察团赴江苏、上海等地学习。谢校长回校后,传达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开始从下列几点进行改革:一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按教育规律办事,不加课,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休息日不补课,寒暑假不补课,把业余时间还给学生。二是响亮提出向45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要做到“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复习,认真批改作业;学生做到:认真听讲,自觉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狠抓第二课堂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要求教师要教得活泼,学生学得主动,注重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死读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使学习生活丰富多采。

    教学上提出具体要求:学习育才,坚持教改,贯彻常规,抓好“双基”,抓好毕业班,力争好成绩。要求教师做到三个转变:即把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师包办代替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管教、管导、管会。并讨论了减轻学生负担细则,限定各课时作业完成时间,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以便使他们有更多时间用于自己复习、预习、读课外书籍,参加课外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一些学科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4年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高琦获内蒙总分第一,在北京全国比赛中获三等奖,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84年全区中学生作文通讯赛,一中获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体育方面学校被评为四省八城市群体先进单位和全国传统项目先进集体。

    1985年在贯彻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暂行规定》的验收检查中,由于学校落实两个《暂行规定》措施得力,成绩显著。获得内蒙自治区总分第一名,被授于“优秀学校的称号”

    学校在这一时期,逐步完善校容校貌的建设。尽管经费紧张,但学校仍把教室整修一新,班门前的花池、公共绿地都安装了花栏杆,并油刷一新,进一步扩大了植树、种花的面积,使学校更加整洁化,园林化。

    1984年初,内蒙党委常委纪检委书记石光华同志来我校视察工作,校领导汇报了我校教职工住房困难的问题,并实际查看了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和环境。石光华同志回去以后向党委和政府作了汇报,内蒙政府决定给呼市一中拨款60万元,新建教工住宅楼一栋。学校当年动工兴建,年底峻工,建成了五层三单元的住宅楼,极大地改善了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元旦期间42户分到房的教职工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其他教师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相应改善。美术教师周子敬欣然为此作画《乔迁之喜》以示纪念。同时从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入手,改建澡堂,每周向教职工开放两次,扩大学校食堂为教职工服务的项目,中午免费代蒸米饭,可以打菜回家,一周做佳肴一次供应家属。大多数有家的老师,中午也不用做饭了,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此外,学校还改善了托儿所、午休室的条件,建立了教工活动室,每周一个下午为教工活动日。

    1985年、高考理科内蒙状元由高三(4)班郭学兵获得,总分达600分。外语内蒙第一名卢媛,文科内蒙第二也是一中学生高钰冬。惠志新、姚蒙分别获得历史、生物呼市单科第一。

    当年中考成绩也很突出:初三(2)班王建平全市第一、赵志鹏外语100分,逮刚峰、赵淑珍、贾晓峰、王暄数学都是100分。

    1985年呼市青年绘画比赛一中获一等奖一名,漫画比赛获一等奖一名,呼市青少年计算机比赛一中初中组获第一名,寒假“童心世界”有奖征答中,一中获特等奖一名,优秀奖2名。

    在这里着重说一下一中的美术组。几年来一中美术课外活动始终开展的很好,而且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好评。内蒙和呼市的知名画家很多都到一中为学生做过专题讲座或示范表演。如内蒙师大教授妥木斯,美协付主席金高,艺术学院教授乌勒格,我区著名国画家关和璋和青年画家关麟英,文管所马铁磷等同志都多次到一中进行指导。一中学生任丹青,程刚、陈小牛同学还多次在呼市和内蒙当众进行绘画表演,受到好评。在呼市中学生美展上学生作品当年取得好成绩。美术活动组的尖子生有的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内蒙师大艺术系,有的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工系,1991年范治斌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录取,学生的作品还经常发表在我市、我区以及全国的报刊上。我校美术组多次被评为呼市美术活动先进集体。内蒙古电视台还摄制专题节目,报道一中的美术活动,表彰周子敬同志的功绩。郑俭、熊一然、刘锋、孟喜元等都是从一中走出去的知名画家、书法家。

    1986年,中考成绩全市第一,李向东同学夺得高考全区理科化学单科状元。

    1986年高三(2)班王晋予同学取得全国高中学生数学联赛内蒙古赛区第一名,被选拔参加在北大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1986年全国化学竞赛李向东、童薇获自治区一等奖,全自治区高三外语竞赛崔丽霞获二等奖(第三名)。

    1988年,谢韬同学获得高考内蒙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贾才市长在市政府接见了学校领导、家长、班主任及谢韬同学,发给市长特别奖200元,呼市教育局赠一中奖旗一面:《培养人才的摇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参加全国、内蒙、呼市的学科竞赛,均获得好成绩。学校被教育局评为高考先进学校。

    1986年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了政教处,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这一时期,学校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以及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为主要内容,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了法制教育和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逐步纠正了过去“左”的思想影响,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加强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变管理为疏导,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要求教师对学生教育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恒”。建立了学生值周制度,每周一个班参与学校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

    由于学校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学生活动丰富多采,学校管理新颖独特,华北五省区在我校召开了现场会,由当时学生会主席李冬同学介绍了我校的先进经验。1985年团中央授予我校“全国中学生教育活动先进学校”称号,奖励锦旗一面。

    1987年,全校明确提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培养“四有新人”的口号,提高认识,切实做到德育工作到位,搞好德育工作基础建设,探讨了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在学生干部的选举中实行了竞选演说,让干部展现自己,让学生了解干部的组织才能和活动能力。学校定期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学生“小记者团”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及时报导反映学校的情况。

    从1987年开始,每届新生在开学第一周集体进行军训,学习解放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队列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作风教育,每次军训都要在临结束时进行拉练和会操,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奔赴坝口子,哈拉沁、攸攸板军营与战士共同活动,一路行军,一路歌声,一路活动,展示了一中学生青春的活力和向上的朝气。

    这几年学校响应中央和上级的号召,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制定了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食堂和文明个人的评选条件和制度,提出了“做文明人,建文明班,创文明校”的口号和“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发展目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争创文明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活动。1985年学校被回民区区委、政府评为回民区"文明单位”,198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呼市“文明单位”称号,在1992年市级文明单位复查中再次被确认为呼市“文明单位”。

    与此同时,党支部在配合抓好学校中心工作的同时,大抓党的组织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4年党支部被呼市市委评为“端正党风,成绩显著”单位,1985年被内蒙党委评为”端正党风先进单位“,出席了内蒙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部分城区党建理论研讨会。学校基层党校培训学习活动,结合学校特点,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效果显著,受到上级好评。1993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呼市先进基层党校”。

    八十年代末,当自由化思潮泛滥和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一中广大教师仍能坚持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全体学生坚持刻苦学习,学校各项工作仍能照常开展,这和平时学校过硬的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

    1990年至1993年学校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1987年,首次进行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7—1988年,评了24名高级教师和几十名一级教师,教师的地位再次得到提高。

    这一时期,随着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加强了三室的建设,并充分应用语音设备、电视、录相、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1989年学校实验室被内蒙教育厅评为“内蒙先进实验室”。

    学科竞赛在1989年也取得了好成绩。在全国少数民族力学竞赛中,我校有两名学生得一等奖,并代表自治区赴乌鲁木齐参加复赛。在第四届内蒙计算机程序竞赛中我校有两名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在全国数学竞赛中我校有两名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我校有多名学生取得较好名次。在“北方四省征文大奖赛”我校受奖学生六人,学校受“组织奖”;在市“小作家征文赛”中得奖学生12人,学校得“组织奖”。在呼市教育局和内蒙电视台举行的电视三项赛中一中获得了“内蒙电视三项赛冠军”。

    学校关心退休教师生活,春节前后,都要登门慰问,每年组织退休教师短途旅游一次,游览哈素海等呼市周边的风景区,1988年哈雷慧星飞临地球时,学校组织师生赴坝口子和大青山706进行观察普及了天文知识。

    这一时期,张亨老师,谢茂才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袁琳根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李瑞楠老师被评为呼市劳动模范,胡昌仁、齐鼎生、谢爱宇、张亨晋升一级工资奖励,不少教师被评为呼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李瑞楠老师的《授课录》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出版的《名师授课录》一书。樊文惠老师被聘为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学生唐舜被评为全国三好生,教职工中党员已发展到40多人,学生中共青团员超过半数。每年都要对优秀团干、优秀干部、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在勤工俭学方面。90年代初,一中建立了长城螺杆厂,专门生产各种规格的异型螺杆,添置了先进的数控机床,客户遍及全国各地。从1992年起,学生不定期分批到罗家营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每年18岁以上的高中生进行成人宣誓。

    1993年9月,学校隆重举办了"90周年校庆庆典”。前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同志专门题词祝贺,国家教委发来了贺电,国务院某部门负责人吕聪明、市长贾才、教育厅副厅长杨曼等领导同志亲临大会。从我校毕业的老校友们也欣然题词,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校庆之日,奖励表彰了老校长、老教师,数千校友和来宾到会祝贺,白天举行了庆祝大会,文艺演出,开放校史室,晚上举行了舞会和篝火晚会,欢乐达到高潮。

    需要提及的是:1985年经呼市人民政府批准,一中取消初中。三年时间过渡为每年级10个班,共30个班的高级中学。改制后,由于成倍地扩大了高中招生人数,出现了任课教师无法配齐配套,无法保证配齐合格的高中教师队伍,再加上市里招生政策的改变,对一中招收优秀学生极为不利,生源质量受到影响,直到今天一中的生源问题仍未解决。校内思想工作、管理工作未能紧紧跟上教学质量曾一度受到影响,1993年、1994年又开始回升。

    这一时期,高校招生数量紧缩,造成很大的压力。教育经费紧缺(学生学费每人3.5元到7元)都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可喜的是,随着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学杂费成百倍的增长,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校今天终于迎来了教育大发展的美好时机。